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是1853年至1856年間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作戰的一方是俄羅斯帝國,另一方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蘭西帝國不列顛帝國,後來薩丁尼亞王國也加入這一方。一開始它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但因為其最長和最重要的戰役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爆發,後來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

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又稱第一次中英戰爭,或稱通商戰爭,是1839年9月4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至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期間,清朝英國因為港腳商人飛剪式帆船廣東沿海武裝公開販運鴉片而爆發的戰爭。戰爭的直接導火線,是1839年清帝國欽差大臣林則徐道光皇帝聖旨廣東東莞收繳鴉片。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英語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北美十三殖民地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中世紀前期,法國海岸漁民長期遭受北歐維京海盜打劫侵略。西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查理三世以協助抵禦其他海盜為條件,於公元911年,同意維京人領袖洛羅及其族人定居在英吉利海峽沿岸一塊肥沃的土地上,並封洛羅為公爵。由於維京人又稱為諾曼人,這塊土地稱為諾曼第(意思為諾曼人的封土)。維京人在此建立了諾曼第公國,停止海盜行為,並改奉天主教及接受法國文化,但諾曼第公國自此割據一方。

蒙古征戰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拉丁語Cruciata伊斯蘭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封建領主騎士對他們認為是異教徒國家地中海東岸)發動了持續近200年的宗教戰爭東正教徒也參加了其中幾次十字軍。參加這場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參 1]。十字軍主要是羅馬天主教勢力對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區作佔領並建了一些基督教國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但也涉及對「基督教異端」、其他異教徒和對其他天主教會及封建領主的「敵對勢力」[註 1]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將矛頭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1][2]

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Bella punica,或譯布匿克戰爭)是在古羅馬古迦太基之間的三次戰爭,名字來自當時羅馬對迦太基的稱呼Punici(布匿庫斯)。
前3世紀開始,兩國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

伊蘇斯戰役

伊蘇斯戰役(Battle of Issus),發生在前333年11月的安那托利亞西南方。年輕的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軍入侵至此,並擊敗數量比他多一倍的波斯大流士三世軍,是亞歷山大東征第二場重要戰役。
在亞歷山大於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成功擊敗波斯總督後,繼續進軍至小亞細亞西南部。而大流士三世率領從帝國各地招集的大軍,進駐索契,但馬其頓並沒有出擊迎戰,大流士三世於是進軍伊蘇斯,從後方切斷馬其頓聯軍的補給線,迫使亞歷山大回頭與波斯軍交戰,戰場在皮納魯斯河河口,位於伊蘇斯村落的南方。

波西戰爭

波西戰爭


波希戰爭是在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之間,波斯與古希臘城邦之間的一系列衝突。 公元前547年,波斯的居魯士大帝征服了愛奧尼亞,但此後愛奧尼亞的希臘語城邦一直在尋求獨立。波斯人為了便於統治,遂給這些城邦委任了僭主。到了前499年,米利都和阿里司塔哥拉斯的僭主在波斯的支持下出海遠征奈克索斯島失敗而被解任。阿里司塔哥拉斯人趁機鼓動整個小亞細亞的希臘語地區起來反抗波斯的統治,由此拉開了伊奧尼亞起義的序幕。隨著叛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小亞細亞小國被捲入到這場紛爭中。雅典和埃雷特里亞人則為阿里司塔哥拉斯人提供軍事援助,於前498年協助後者占領並焚毀了波斯的地方首府薩第斯。前497年至前